城市大脑,所称大脑,让我敏感。

我一直对神经学科有兴趣,因而认为目前机器的智能,距离人的大脑,相去甚远。

人的推理、感性、情绪、直觉、模糊逻辑皆为智力,并不为机器所具备;而城市又是一个复杂系统,往往在人脑理解之外。所以以目前的技术水平,想要对城市精确建模,岂止是小巫见大巫,而且是见巨大巫。

(往往,一个国家国力稍强时,就会想办这种划时代的大事,到最后往往画虎不成反类犬,只能降级使用。)

有些事情立即可做,并不代表另外一些事情也可以,我们往往搞不清楚能力的边界在哪里,而更大的问题是,用我们今天的技术眼光去设计面向明天的系统。

传说中苏联官员来到伦敦,惊讶伦敦是如何计算出每天需要做多少个面包的,英国人告诉他,我们没有算,这是市场决定的。

而如今,我们手上有了一些工具,就自以为能强大到算出需要多少个面包,我只能说,那还远着呢。

所以,我想城市大脑应该是面向将来的,它只是一个起点。大脑不是构建出来的,而是进化出来的,我们需要的是让这个系统保持弹性,就像一个婴儿一样,让它一生的Free Energy最小,而不是造一个目前看起来最优的东西出来。

而面对城市这样的复杂系统,群智似乎是一个可靠的方法,所以城市大脑要开放,像一个土壤一样滋生各种模型和应用,而这就需要我们厘清很多基本问题,譬如数据的所有权和流通、模型的元学习和特殊化等等。

总而言之,工具乃至基础设施可行,大脑尚早,这中间,科学家任重道远。